2020,文字长存

最近修改于 2021-01-04

2020 给我们留下了不平凡的记忆。不平凡在何处?很多人都能给出自己的答案。大到新冠肺炎疫情,小到生活中随之而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工作、感情乃至健康,这一切都成了我们对 2020 年的记忆。

但我却一直在思考,这些记忆是什么?是我们确确实实经历过的事?是发生过的、又听说过的事?还是互联网中传输的信息流?我们会回忆起 2020 年,就像我们回忆我们过去任何其他的时间段一样,回忆起的是一切零散的感受,恐惧、悲痛、欣喜、希望……以及这些感受背后的事。一开始我们的感受很丰富,很深刻,我们的感官、我们的价值判断、我们的内心会随着回忆再次回到当时。但是记忆会变形,会扭曲,会被我们自己篡改。“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时间流过,还剩什么?

所以我写博客,就是想用文字打败时间。尽己所能写下最新鲜、最真实的、最准确的感受,在更多的记忆开始变形、消散之前,凝成文字。但是这些年往往都是等到感觉不再新鲜了,不再敏锐了,还没动笔,于是成文很少。

有时候太想追求“完美文章”了,反而连最简单的也写不好。其实想想,并不是非大事不记,非大感受不记,生活中的琐碎,一些小的经验,一些平常的感悟,这些才是更容易在时间洪流中被冲走的,都是可以写的。再细小的感觉,也是难有二次的。

下面就简单列一下 2020 年的一些事,留个小的痕迹。

看的书

  • 《四世同堂》 老舍著

以一家人的视角带动一条胡同的所有人家的命运,来反映国难当头的北平。人物刻画得细腻深刻,尤其经过前面种种,到了日本投降之日,国仇家恨,齐聚祁老爷子身上,又仿佛齐聚我自己的身上,悲痛、高兴,又有万般滋味,几欲落泪。

钱默吟太过理想化,不过也可以理解,他在小羊圈胡同里痛恨日本侵略者的人们心中便是希望,是黑暗之中的一点光,就像祁老爷子乱时顶门的破缸和家里的余粮,是度过危难的内心安慰。虽然破缸和余粮都没了作用,但信念中的微光还是支撑人们艰难的生活。

  • 《老残游记》 刘鹗著

故事平淡,描写出众,这些不详说。最有感触的一点是,我们站在现在的视角看清末的革命,主要是探讨其积极意义,但刘鹗小说中却展现了另外的一面,即清朝的百姓,像刘鹗一般的百姓是如何看待变革、看待命运的。

  • 《月亮与六便士》 毛姆著

对艺术的追求,对灵魂的追求,追求过程中灵肉合一,翻滚,燃烧。高中时常有人将这本小说作为作文素材,当时我没看过,不过这些人的作文中却经常把它归结为“理想与现实”。着实扯淡。不止小说中说到的绘画,一切艺术,一切创造,都难用灵感、积累、表达或者其他词汇描述,毛姆用他的语言尽可能精准地描述了这其中的一部分,难以述说,但可以感受。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保罗·科埃略著

这个之后单独写一篇文章。

  • 《树上的男爵》 卡尔维诺著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其他两本先前已经看过。正如卡尔维诺自己所说,这三本一同构成了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的三部曲:“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

  • 《人类群星闪耀时》 斯蒂芬·茨威格著

关于人的历史。人不再是历史事件中的一个因素,而是实实在在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有情有欲的人。茨威格极力烘托这些人的闪耀时刻的前前后后。这些闪耀时刻不一定被人们所熟知,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关乎意志,关乎人性,便值得在历史中被铭记。

  • 《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著

爱情存在吗?纯真存在吗?

  • 《聊斋新义》 汪曾祺著

有趣,克制。如果你看不下去聊斋,可以看看这本小书,不长,只改写了十篇,比聊斋更纯净,比聊斋更关心“人”。

  • 《断背山》 安妮·普露著

久闻同名电影的大名,未曾观看。于是看看原著。不过包括《断背山》在内的整个文集,说实话我都没看太懂。

  • 《平原上的摩西》 双雪涛著

结构很好,但斧凿痕迹太重,几处明显在构造能串联全文的意像,多线铺陈,最后收束到“平原”牌香烟、故事中的“摩西”,点题。不过结尾太“轻”了,以至于我已经读到了文集中的下一篇文章,以为还在《平原上的摩西》篇章之中😂。

  • 《茶馆・龙须沟》 老舍著

都是以小物、小景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化。《茶馆》以小小茶馆的变迁、来往于茶馆之中的人的变迁,反映清末直至新中国成立前社会的动荡。《龙须沟》则是以龙须沟的变化、沟边人的变化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面貌、精神面貌的大革新。

  • 《射雕英雄传》 金庸著

虽然经过几次修改,但情节安排还是不够连贯。瑕不掩瑜。和大仲马的作品类似,整体故事架构以真实历史为框架,填充虚构的人物、情节。书中个体的成长、修炼,以及大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启发,对于郭靖,前期更多的是被动的,后期的描写春云渐展,却又结束了。不过《神雕侠侣》中补充了这些缺失。

随着主角的成长,我作为读者也跟着成长,代入感极强,甚至看到江南五怪横尸桃花岛,明知里面有阴谋,但看他们互相猜疑、打斗,不由心生愤懑,郁郁不平,恨不能跳在书中,拉开众人,道出真凶。这里真的再次感谢金庸老先生构建的宏大的武侠世界🙏。现世无武侠,但仍可以任侠行走。

  • 《隋唐演义》 褚人获著

情节散乱,人物主次不明,描写俗套,让我一度怀疑我看的是盗版书,听听说书的还可以,看这部小说就算了。

  • 《八月之光》 福克纳著

见 “读《八月之光》

  • 《(一本忘记名字的)日本史》

第一次了解日本通史,极大激发了我对日本的兴趣。后面的书就是随即找来看的。不过这本书本是网上连载的,后来有人汇总成了电子书,但是我忘记书名了。

  • 《我是猫》《少爷》 夏目漱石著。

见 “读《我是猫》与《少爷》

看的电影

很多电影都是疫情期间宅在家中,全家人一起看的,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 《黄昏双镖客》《荒野大镖客》

伊斯特伍德的“三部曲”之二,《黄金三镖客》是之前看的。三部曲倒着看,别有风味。看看荒野之上孤身匹马的牛仔先前的模样,再回想大结局,倍感唏嘘。

  • 《放牛班的春天》

温情,又充满希望,挺适合在春节期间看的。

  • 《看不见的客人》

几遍不同的叙事,几次不同的细节,全片以对话为真实情景,对话背后的回忆孰真孰假?疑念重重,甚至这些对话本身发生的场景又是真的吗?值得一看。

  • 《囧妈》

春节档的电影全部撤档,只有囧妈在线上免费放映。电影前段轻松、温情,后面就不太自然了,情节也比较生硬。和父母一起看的,虽然很多地方没表达好,但至少我们仨都挺有感触的,能领会到一些电影想要表达的一些东西。

  • 《的士速递》

看着很酷,尤其是表面平常的出租车,在换下方向盘等等一系列操作后,露出暴裂肌肉,这种“扮猪吃老虎”既搞笑,又刺激。不过这种片子看了第一部,就不要再看后面的续作了。

  • 《虎口脱险》

经典老电影,看过 N 遍了。适合全家一起看。每一遍看,都觉得那个法国金发女郎真的太漂亮了!

  • 《冰血暴》

不是后来那部美剧,是柯恩兄弟的那部电影。环境营造特别贴合故事讲述,大雪裹挟着人的挣扎,无法回头。

  • 《不可饶恕》

老牛仔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一部电影。

  • 《碟中谍6》

美国大片,快、爽、俗。阿汤哥真的显老了。

  • 《追捕》

老硬汉高仓健的代表作,结尾雷人,颇有“鲁邦式”怪诞、中二、脑洞十足的风格。

  • 《巧奔妙逃》

“弹棉花,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这部片子小时候在大巴车上看过,情节都忘了,只记得里面有人高喊“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也是以此为关键词才查到这部电影的。作为以前长途大巴上常放的电影,与《举起手来》同看,效果更佳。

下面这些电影实在是写不完了,留着之后再更新😅。

  • 《欢迎来北方》
  • 《洛城机密》
  • 《神偷奶爸》
  • 《虎胆龙威1-5》
  • 《寄生虫》
  • 《绿皮书》
  • 《骗中骗》
  • 《美食家》
  • 《老无所依》
  • 《小羊肖恩》
  • 《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
  • 《爱尔兰人》
  • 《老大靠边闪》
  • 《午夜狂奔》
  • 《夺宝奇兵》

好软

整个 2020 年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令我耳目一新的软件,年初网上很火的 Roam-like 的各种服务也没有用下去,只是浅尝辄止。更不用说还有很多好软推荐的文章,一打开,里面都是些熟悉的面孔,后来再看到这类文章,就自动避开了。整体上让我有快感的软件都集中在命令行,尤其是 WSL2 带来的 Linux 工具链。说不定什么时候在实机上我就又用回 Linux 了。

  • WSL2

Windows 是最好的 Linux 发行版

一句戏谑快成为现实了。

  • VIM

无数次开始学习 VIM,这次终于不止于 :wq了。

模糊搜索利器,结合 ripgrep 可以进行全文搜索,即使不写程序,搜索点其他文本内容也是很好用的。还有同类替代品 skim,是用 rust 写的。

更好的 diff 工具,也可以脱离 git 单独使用。

rust 写的 shell prompt,小巧快捷,样式简洁,各种虚拟环境也能优雅的显示(带图标、版本号)。用来替代我之前用的 powerline-go

总结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万事向前看,把回忆留在文字中。2020 已经过去,而这些文字长存。

[Vim Tips]Jump to link in Vim's help

Update WSL2 kernel to a newer version